日本设计六十年:从抄袭到设计大国
日本设计现如今已经成为优质设计的代名词,设计师们兼顾美学与用户体验,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但其实在上个世纪中期,日本甚至还没有设计的概念,他们依靠抄袭发展经济,被世界谴责。
日本设计理念的出现到今天已有六十年的时间,但日本设计的崛起其实比现在更早,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日本就稳坐设计大国地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发展的如此迅速呢?让我们跟随日本著名设计师内田繁所著的《日本设计六十年》去回顾一下这段发展史。
《日本设计六十年》
作者:[日]内田繁
译者:张钰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出版年份:2018-9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提起日本品牌,无印良品、优衣库、索尼等等,已经成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而提起日本的设计师,深泽直人、安藤忠雄、草间弥生、山本耀司这些名字你总听说过几个。在国际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的45位得主中,日本设计师就占了8个。
顶尖设计师的出现是需要社会基础的,日本全社会的设计水准都处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实在不是一件易事。日本的设计可以说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大到建筑,小到餐具,处处都体现着设计元素。
《日本设计六十年》的作者,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内田繁。
▲内田繁
他的设计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金山近代美术馆、丹佛美术馆永久珍藏。作为代表日本的设计师,在国际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出生于1943年的他,几乎参与、见证了六十年来日本设计的全部进程,可谓一个日本设计六十年的活化石。想知道日本设计藏着的秘密,没人比他更能解释清楚了。
内田繁以亲历者的身份,完成了《日本设计六十年》一书,讲述了日本设计近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了解日本现当代设计全貌,弥足珍贵。
该书收录了近 500 位设计师的作品,从历史事件、社会变迁、生活方式转变等角度介绍日本的设计历史,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才是让人感到幸福的设计。
▇ 01 从抄袭走向自主设计 ▇
和某种不可言说的“Made in China”类似,日本在经济刚起步时,设计的概念其实依旧没有形成。国家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实际上对这种仿制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依靠着廉价劳动力、粗糙的生产设备制造出的产品,其实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体验,基本功能都有,但是质量就是不过关。日本制造在那时甚至已经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比如通用电气在1928年推出了一款吸尘器,日本的东芝公司参观考察后,于1931年推出同款。说是同款,其实就是直截了当的抄袭,直到现在东芝的官网上还有这件产品,而且被醒目地标注为:国产第1号。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案例,比如被大量仿制的莱卡相机,被仿制的宝马摩托车,连logo都照搬了。除了工业产品,还抄视觉形象:不二家的Peko酱。
昭和三十三年[1958 年]九月,外务大臣藤山爱一郎访问伦敦时曾有过一幕,就是被众多记者包围,提到关于抄袭包装容器的问题。所有人都通过电视,看到了日本外务大臣突然被一堆摄像机包围,突然被问及仿制品的问题,这个新闻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种现象被英国议员公开谴责,迫于外部的压力,日本政府决定打击抄袭的行为,并大力支持创新设计,以扭转彼时日本的设计状况。
昭和二十五年二月,当时的通产大臣池田勇人针对抄袭设计问题曾发言说 :“凡是与我国业界相关的[抄袭],都会损害我国业界人士的信用与名誉。”
……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国际形势下,昭和三十二年[1957 年],日本召开了第一届外观设计奖励审议会,决定建立“优秀设计选拔制度”, 也就是日本G-Mark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优秀设计奖]。建立此制度的目的是“防止出口商品侵害知识产权”和“选拔优秀的设计并向社会推广”,目标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工业高度化”,让生活文化透过商品设计变得更加丰富,从这一观点出发,希望“设计对社会产生影响”。
日本政府推行了G-MARK制度,这个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防止抄袭。但除此之外,日本还有另外的小算盘。他们想借此制度在提高日本国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可以从设计的角度让日本在二战后的国际竞争中打赢贸易战。G-MARK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制度的成效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当下日本设计的优秀作品频出,很多产品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
其实在G-MARK之前,日本的一部分产品公司就已经发现了端倪。比如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1951年,为了达成他的经营愿景,前往美国考察,这次考察让他对美国先进的电子学应用感到无比震惊,并深深感受到了设计的重要性,在那个日本社会对设计尚未了解的时代他就曾经言称:“未来将是一个设计的时代。”
▲ 松下幸之助
而后,受到松下公司的启发,丰田汽车及日立制作所、三菱电机等大型制造业也紧跟着在公司内部成立了设计科室。日本进入高度经济成长期后,技术革新与品质管理,再加上工业设计,三位一体的制造商体制因此得以确立。
但是在此之前,日本对于设计的概念其实并不明确。即使是在二战后收到美国文化的强力冲击,设计一词依然仅针对美术领域去使用。直到后来日本设计产业发展起来,才将“工艺”、“工业”与“设计”联结起来,形成新的设计概念。
▇ 02“我们已经脱离了战后时代”▇
1956 年的经济白皮书,发出了“我们已经脱离了战后时代”的 声音。1958 年东京铁塔建成,面值最高的纸币1 万日元开始发行, 日本已经真实地感觉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前述的 G-MARK 制度的启动也是在 1957 年。
随着战后余波影响的减弱,以及日本设计理念的觉醒,东京艺术大学的小池岩太郎和荣久庵宪司等人在上学期间就创办了日本最大工业设计公司——GK工业设计研究所,自由设计师们以个人名义或者集团名义开始一点点的展开活动。
比如森正洋的“G型酱油瓶”,获得了1960年第一届优秀设计奖。当时森正洋还在长崎的白山陶器设计室工作。这款设计现在依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和使用,它既是手工艺品也属于工业设计品,既是陶瓷器又属于现代设计,更是被消费者从生活经验中选出来的一款人气工业产品。
而同样是酱油瓶,荣久庵宪司设计的万字酱油瓶在全球卖出4亿多个,可见日本设计细致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同时也极力的将它做到完美。
除了个人角度以外,以集团为名义的设计群体也为日本设计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比如1960年3月成立的日本设计中心,作为促进日本广告设计的发展及质量水平的创造集团,召集了日本最高水准的设计人员、广告文案创意人、摄影师。由8家公司(朝日啤酒、旭化成、新日本制铁、东芝、丰田汽车、尼康、日本钢管、野村证券)出资成立。
有了龟仓雄策等一众著名设计师的吸引,日本设计中心成立不久便拥有了一大批高水准的设计师。
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龟仓雄策所涉及的海报令世界震惊,他融合日本传统美学的象征性、简洁性以及现代感。
“奥运期间使用的东京奥运会标志”这项要求,通过指名竞标方式采用了龟仓雄策制作的标识。这是在一个大大的圆太阳下方配上 了奥运标志的五环以及“TOKYO1964”文字的设计,白底与圆太阳的红色以及与金色字体的搭配,简洁有力而美观,对普通人来说也是非常容易记忆的图形。竞标审查委员会的成员都被此简洁易懂美观的标志所打动,一致同意采用这项设计。
在这届奥运会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另一件事情,就是首次在厕所门上采用男女分别的图标。另外考虑到众多的外国人将要来观看比赛,就发明了人人都能理解的图标,让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也能一目了然。
▇ 03 六十年时间,日本已经坐稳设计大国的位置 ▇
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设计行业的挑战方向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设计师个人在设计方面的抗争已然结束,新时代的奋斗方向在于如何填平日常社会与设计之间、社会与人类之间的鸿沟,而这种奋斗还变得非常不起眼,变得默默无闻而毫无声息。
这段时期正是回归“日常性”的时期,是对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水平而注入力量的时期。比如服装行业,相比于之前的不断设计新潮的服装,这段时期则把注意力放在了注重更多的日常着装上。室内设计以及建筑行业的设计目的也一样,开始变得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各行各业都转向尝试着让每天的生活都变得更加扎实、更加可靠。
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1970年3月14日,日本举办了大阪世博会,这是在亚洲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为了圆满的举行这次世博会,会场周围的街道、地铁、楼宇兴修完整,象征了日本终于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
▲ 大阪世博会展区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设计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
日本制造从抄袭到闻名世界,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根本还是在于科技创新。日本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日本的科技投入、科技工作者占人口比例,都常年位居世界前列。
到如今,六十多年的日本设计发展,已经使它们稳坐设计大哥的地位。实际上,早在三十年前,日本就已经被打造成了设计强国。对中国的设计产业来说,这是极具参考性的,我们目前可能就处于日本设计六十年的某个阶段。在众多设计师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设计的崛起也指日可待。对于过去的学习与反思,其实能够更快地使这个行业发展起来。
文字丨田也,所选内容来自《日本设计六十年》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及《日本设计六十年》
编辑丨田也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我叫约翰·列侬,其实我也是一名画家
▲这是作家应具有的良知丨苏珊·桑塔格
▲5 部电影带你感受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 英格玛·伯格曼诞辰
▲这里关着十只的狮子,等你阅读
你最喜欢的设计是什么呢?
欢迎留言分享~
想寻找更多和你一样的人
请加入楚尘读者群(ID:ccreaders)